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五育并举”,顺应“新文科”的发展思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与体育发展的需求,能够在体育行政机构、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教育领域、体育培训行业等部门从事运营与管理;具备现代体育竞技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企业运营和体育市场开发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运动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能力、竞赛组织能力以及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
毕业五年以后能胜任体育企业和体育事业管理单位的相关体育管理工作、教学单位的相关体育教学与赛事组织工作、社区体育单位的社区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并成为各单位青年骨干力量。
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目标2:具有较强的体育管理能力。其中包括了体育部门运营与管理能力;体育企业运营和体育市场开发能力。
目标3:具有较强的运动训练竞赛和专项技能的能力,其中包括运动专项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目标4:具有社区体育指导能力,包括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活动指导与组织能力。
目标5: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6: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主动学习以适应学科快速发展。
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专业特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宽厚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体育企业运营与市场开发、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以及大众健身与社区体育指导能力;秉承“信、敏、廉、毅”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人才。依托财经院校建成具有明显特色优势、有引领示范标杆作用的全省与全国一流本科专业。经济管理学科与社会体育专业相结合,运动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懂管理的体育人,会技能的管理人”。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具有教学理念新、实习基地多、体育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同时修读金融、会计等经济管理第二学位专业,以形成复合型体育经济管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竞争优势
1、优势学科支撑。本专业教授、副教授共26名,入选省级人才工程1名,博士12名(其中海归博士2名)。教学团队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在国内体育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学科交叉鲜明。体育学与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体现专业特色优势。
3、资源平台丰富。学院建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中央地方财政共建实践基地、江西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各1个。
4、职业特质突出。专业培养及课程设置以职业特质为导向,学生就业集中于体育、金融、证券、培训、教育等。
主要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新生研讨课、教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市场营销学(双语)、健康教育学。
专业必修课程:网球、跆拳道、羽毛球、体育管理学、篮球、足球、救生、游泳、经典体育文献导读、学科前沿讲座(含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健身教练、网球、俱乐部管理、体育竞赛与组织、乒乓球、健身教练、体育场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