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信敏廉毅”素质,适应江西产业特征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胜任软件企业、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互联网和金融证券等行业相关企业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产品经理、系统架构师和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等岗位。


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参与建立VR、财务管理软件产业研究院,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领课堂,改革重塑教学形态。专业教学形式多样,修学专业课程方式有三种:第一,传统课堂教学+实践课程;第二,网络课堂教学+线下辅导+实践课程;第三,企业课堂+企业实训;开展“入学实训暨创客大赛”入学教育改革,建设“创客空间”;以赛促学成为学院实现三个课堂联动的重要手段。实施“五模块设计、五阶段推进、五策略实施”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含通识和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支撑模块、学科竞赛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和卓越工程师通关测试模块五模块课程。全面推进“思政”、课程、文化多方位育人。

2.服务于江西省“1269”重点产业链,打造面向重点产业的三链融合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向互联网+、人工智能和VR产业等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创业力量。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师资共同参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了“认知—实践—系统实践—特色实践—工程实践”一体化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3.紧跟时代发展,适时调整优化专业方向设置。根据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浪潮,结合我校财经学科特色,强化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深度整合各专业优势,开设Web与移动应用开发、智慧商务技术、智慧金融、智能感知与控制等专业特色方向,为人才的合理化培养和输出提供保障。

4.面向具有社会实效的科创人才培养,构建扎实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模式。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特等奖,为江西高校和全国财经类高校唯一的自然科学类项目全国特等奖。连续多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银奖和铜奖。为井冈山市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江西法治建设等做出了较大实际贡献。

5. 面向国际化的联合人才培养,打造国内外联合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与芬兰奥卢大学、瑞典达拉那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与瑞典达拉那大学进行本科合作培养。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经验等方面实现国内外合作院校的全面的资源共享。通过合作,组建了对应的研究团队、交叉教学团队,打造联合教学学科教学课程。

6、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很多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985、211高校攻读研究生;众多毕业生在华为、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任职,或进入四大银行、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它国家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任职。


主要专业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软件工程、需求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从0到1创新创业、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Web服务与Restful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商务智能分析技术、金融智能分析、数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