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和转型的关键力量。培养一大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坚持“信敏廉毅”的校训,培养“诚实守信”的崇高信念和职业道德、“敏学为基”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和人格修养、“坚毅果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勇气,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掌握金融学和数字技术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沟通协作、专业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能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监管部门,从事与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研究、设计、研发、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为实现金融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到十年的历炼,能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能够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解决金融科技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优秀者能够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或中高层管理干部。预期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身心素质、人文素养、职业伦理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基础。

目标2:熟悉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具有金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利用算法思维进行公司估值等金融场景分析,并掌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解决金融科技复杂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知识融合和运用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跨文化背景的团队中进行沟通与合作,承担对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目标4:持续追踪行业学科前沿和趋势,紧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实现知识更新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以金融学院为主,金融学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跨学科联合培养。以业界金融科技及相关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金融数据分析技能培养,强调数字金融智能系统落地能力,培养既具有现代金融思维又掌握前沿数字技术、能够胜任金融机构和金融部门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1.“四融三导”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政、企、学、研”相融合的循环系统,企学融合第一课堂进行教学主导、研学融合第二课堂进行竞赛辅导、政学融合第三课堂进行创业引导,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在红土地上打造“创新、创意、创业”的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

2.“学、研、赛、训”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学研赛训”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训一体,赛研贯穿,实现了“课程—项目—竞赛—实训”四位一体。“学”即实务教学,是实务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研”是课题研究,是创新项目的探索;“赛”是专业竞赛,是创意思维的激发;“训”是实习实训,是创业思维的引导。

3.社会需求导向的开放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构筑学校、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国内外合作高校等多主体协同、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金融计量学、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金融、数据库金融应用、金融项目设计与实践、金融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公司估值、Python金融应用。